小学生用一张面部打印照片就能打开快递柜的“丰巢智能柜”事件,人脸识别安全风险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两会期间,委员代表建议规范人脸识别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安全底线。
前沿的声纹识别科技已获学界、业界严谨论证,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实施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标准编号:JR/T 0164-2018)》,意味着声纹识别将作为可靠认证手段应用于金融领域的重要场景。
近几年,精装房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40%-60%之间,配套的产品市场也是随之增长,智能家居、智能门锁的配套率逐渐增加,让智能安防行业成为很是收益的行业之一。
今年春运,广州火车站地铁在春运期间应用人脸识别,与派出所联手治理“黄牛”问题,提前把黄牛人员的脸孔录入人脸识别系统,当他们进入车站范围,自动识别提醒,工作人员配合巡逻和定点清除,让“黄牛”几乎绝迹。
根据研究报告数据预计,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到2024年为79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19-2024年)将以16.6%的复合年增长率进行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 未来五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 23%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在新基建的浪潮之下,安防行业正加速驶入智能化快车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扩宽了智能安防市场的应用边界,非接触、全天候、高速的智能测温通行产品成为楼宇、园区、社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必备品。新基建的加速入局,给智能安防带来了强劲动能,迎来行业格局重塑的发展机遇。
2020年智能锁的发展状况,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极大的好转。就全年情况来看,智能锁行业经历了沉淀和规范,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会迎来新的爆发期。企业需要重点投入产品技术研发,做好产品生产和服务。
2020年5月1日已实施的,《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验证算法性能评测方法》国家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中指纹验证算法性能评测的测试库建库准则、接口要求、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适用于公共安全指纹识别应用中指纹验证算法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表示,支持构建基于商用密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普及使用,如刷脸支付、人脸识别测温、人脸识别门禁、刷脸打卡等。近日,《2021人脸识别行业白皮书》发布,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真地人脸识别测温机CWT1,支持免接触刷脸测温、刷脸打卡、刷脸识别身份通行等功能,是企业加强防控管理的优选产品。下文我们来了解真地人脸识别测温机的测温、考勤、门禁功能,让客户能够更加了解真地人脸识别测温机。
全国政协委员马进先生在两会提出,尽快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的建议,让人脸识别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因为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安全性参差不齐,才会引起人们对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红外热成像市场在亚太地区呈现显著增长,主要是因为军事和国防部门的现代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政府鼓励措施。同时电子、半导体和汽车领域等工业领域,对红外热成像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将大大推动亚太地区红外成像市场的增长。
按照2019年的营收排名,2019年在全球安防TOP50榜单中,中国安防企业占了19家,占比36%,是入围最多的国家,由此可以得知,随着国内安防行业集中度加强,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安防市场。
随着人脸识别、手掌识别、虹膜识别等非接触生物识别技术的深入应用,成为了当下智能门禁系统的主流技术,丰富了智能门禁系统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新冠疫情的爆发,为避免冠状病毒传播,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和语音识别等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的需求迎来暴涨。